0571-83823552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信息 > 医院新闻

科普赛| 警惕!这种疾病几乎覆盖所有年龄段,你可能也正在面对......

时间:2022-05-04

“你都怎么学的,怎么又考得这么差!

你怎么这么笨啊!
不做完作业不许看电视!
成绩不提高就别想再玩手机”
......

隔壁的张姐又在教育自己儿子了

 

 

我“焦”了

自从家里小孩升了初中,张姐时常担心儿子输在起跑线上,不惜花费金钱与时间给孩子报了不少补习班。
孩子面临学业的压力,又担心妈妈的责骂,晚上失眠,白天在学校里精神不振。当看到儿子精神状态不佳,成绩又明显下滑,张姐更是着急,失眠情况越来越严重,并且常感心慌胸闷,莫名地感到紧张、担心,严重影响了白天的工作。
于是,他们前往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就诊咨询,并做了心理评估。不同的失眠程度导致同样的后果——他俩都被诊断为焦虑症
 

焦虑加载中...

 

焦虑症和失眠有什么关系呢?
研究表明,长时间的失眠焦虑之间的关系是互相影响的,失眠患者会存在不同严重程度的焦虑症状,而焦虑症也会存在睡眠问题。

两者的产生与心理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环境因素有关,因此,当出现失眠、焦虑时,应尽早就诊和干预。

 

焦虑症
究竟是什么?

 

焦虑分为两大类:生理病理

生理焦虑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燃料,不仅没有坏处,反而让我们在面对压力时调动自己的潜力,考前焦虑、求职焦虑、钱包焦虑都属于这种。

适当的焦虑让我们更积极,更专注。它能充分调动人体各器官的功能,提高大脑的反应速度和警觉性,可使人维持对外部事物的应激。

 

生理焦虑是福,病理焦虑是祸。当人长期处于焦虑情绪下,会引发不同严重程度的身心疾病,比如我们常说的“焦虑症”。

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人们对精神层面的要求越来越高,社会心理问题也越来越普遍,焦虑症的流行病学显示,焦虑症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 4%~6%,占精神科门诊的6%~27%。

我国约4.1%的人可患有短暂的焦虑症,而“焦虑患者”也越来越多,趋向年轻化,所以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。

 

 

出现以下情况时
要提防焦虑症

 

① 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,坐立不安,对未来莫名地担心
② 过分警觉,对外界刺激敏感,注意力难以集中

③ 心悸、手抖、出汗、尿频,身体发冷或发热、胃部难受

 

 

如果出现以上单个或多个症状,可以在网上搜索焦虑自评量表(SAS),进行更详细的自我评估哦!

 

 

父母和孩子如何共同缓解焦虑症?

 

(一)首先要减轻孩子的压力

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,制定合理的目标。多鼓励、多表扬,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,培养自尊。这样能够让孩子把压力变为动力,激励孩子努力向上,缓解孩子心理压力。其次,青少年自身也要找到缓解压力的出口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掌控自己的情绪。

 

(二)家长调节好情绪

家长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情绪,把注意力回归到自己的位置,保持一颗平常心,用自己积极的情绪去影响孩子,不但能减少孩子的焦虑感,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自己的压力,是一个双赢的方法。

 

(三)必要时积极治疗

当出现双方调节情绪有困难时,要深刻认识到后期不利影响,及时前往医院相关科室进行咨询治疗。

 

 

 

当你“焦虑”了,如何缓解?

 

 

(一)学会自我调节

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放松,有困难导致难以入睡的时候需要移情转物。给失眠患者的建议,睡前助眠的活动如下:听书>看文字类内容(长而枯燥者尤佳)>听音乐>看视频。尤为注意现在短视频行业火爆,一定要谨慎睡前观看,有很多人本身睡眠正常,越看大脑越兴奋,最终也导致了失眠的问题。

 

 

(二)保持运动

运动是每个焦虑患者必须要注意的。研究表明:运动能够极大缩减焦虑的治疗疗程,从太极到跑步等运动都有很好的效果,所以,运动对焦虑的防治都有奇效,也可以促进睡眠,一定要行动起来,失眠保卫战,从思想行动上做起,从你我做起。

 

(三)适当倾诉

试着向身边的亲人、朋友、同学或者老师倾诉,把困扰说给别人听,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,分解压力,重塑信心,勇于排解不良情绪。
 

 

 
 
确诊焦虑症,如何治疗?
 

焦虑症是神经症中相对治疗效果较好,预后较好的一种疾病。通常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。

(一)药物治疗

医生一般会根据患者的病情、身体情况、经济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,适当使用抗焦虑药物缓解焦虑症状,其剂量和服药方式很有讲究,切不可自行调整药物治疗方案。

(二)心理治疗

定期看心理医生做心理辅导,自己也要学会调节,注意劳逸结合,培养兴趣爱好,转移注意力,每天保持适量的有氧运动。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,不要滥用药物。

(三)温馨提示

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焦虑症状,不必过分紧张和担心,增加自己的压力。

  

 
 
 
 
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科学认识、正视焦虑症,不要有病耻感。

在尝试自我心理暗示、自我放松、运动疗法等都无法缓解焦虑症状时,要及时进行专业的治疗。

 
 

 

 

 

供稿作者:浙二国际医学中心 十二病区 陈欣嘉

审核专家:浙大二院精神科 郜彬主治医师、于丽敏

编辑整理:浙二国际医学中心 宣传中心

图片来源网络,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违规、侵权请联系我们

 

 

热门关注

在线咨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