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71-83823552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信息 > 医院新闻

白露|养生小贴士

时间:2018-09-07

“秋风何冽冽,白露为朝霜”

北京时间9月8日零时30分

迎来昼夜温差最大的节气——“白露”

标志着时节已从初秋进入到仲秋

此时暑气逐渐消逝

气温开始下降

天气慢慢转凉

 

中医说“夏季过后无病三分虚”。身体经过夏季的高温,到天气转凉的秋季最容易生病。季节交替、空气干燥、昼夜温差大等因素都让人体容易受疾病的侵袭,白露节气后尤其要警惕这些疾病。

 

 

防疾病
 

 

 

1呼吸道疾病 →防凉

 

白露后天气转凉。如果这时穿得过于裸露,冷空气会刺激皮肤,人体因着凉而免疫力下降,无力抵御寒邪,容易出现肺部及呼吸道疾病,如发烧、咳嗽、支气管炎等,严重者可能出现肺炎等问题。

因此,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,关上窗户和空调,换上长衣长裤入睡,将薄棉被备在床头,是十分必要的。特别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、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、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,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物。

 

 

2皮肤干燥 →防秋燥

 

秋风降温的同时,把空气中的水分也吹干了,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“秋燥”,肺、大肠与皮毛首当其冲受到影响,容易出现口干、唇干、鼻干、咽干及大便干结、皮肤干裂等症状,严重者会出现由于干燥导致的鼻腔出血。因此,值此时节,一定要滋阴润肺,以防秋燥伤人。

日常饮食中,应增加对芝麻、蜂蜜、西红柿、百合、乌梅等柔润食物的摄入,以益胃、养肺、生津。还应多喝水,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。

 

 

3肠胃疾病 →防受寒

 

古语有云:“白露身不露,着凉易泻肚”,白露节气极易发生急性胃肠炎,出现胃痛、腹痛、呕吐、腹泻等,这多因脾胃受寒引起的。

在这段时间容易发生和流行的疾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、伤寒、副伤寒、腹泻病等肠道传染病,是肠道传染病全年发病的第二个高峰期,发病比夏季的第一高峰期还要多。所以,白露要防脾胃受寒,不可赤膊贪凉。

 

 

4心脑血管疾病 →防温差

 

秋季早晚温差大。对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急性事件来说,太冷太热都是诱发因素。因此,在季节更替之时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更要特别注意。

季节更替时,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,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更换,同时,注意休息,避免感冒诱发急性心脑血管疾病。

 

 

 

起居:  早睡早起

 

 

起居方面,宜早睡早起,特别是中老年人,应避免过长的睡眠。

秋冬是脑血管病高发季节,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阶段,脑部血流速度减慢,容易造成脑血栓形成,适当早起可有效避免血栓的形成。

秋天凉爽,“脖子、腰肾、脚踝三个部位应做好保暖。”保健专家解释,这三个部位均处于人体阳气运输的主要通道上,且肌肉较少、血管丰富,是主要的生理支撑点,一旦受寒,便会引起相关部位的疾患。

运动方面,建议秋后多做些量力而行的运动,如走步、跑步、登山、游泳等,这样可促进脾胃运化,增强食欲。不过,运动量别太过,否则适得其反,会更疲乏。

 

 

 

饮食: 寒凉少吃,宜食润燥食物

 

 

白露后,气候转至干燥,容易出现口干咽燥、鼻干、皮肤燥痒等,这时可用一些白色的性寒或味酸甜的中药,如白菊花、银耳、莲子、芦根、白茅根、沙参等。同时宜多吃些清润食品,如芝麻、核桃、蜂蜜及梨等。

 

中医认为,秋天由肺主宰,应多食酸,少食辛。这是因为辛味发散泻肺,酸味收敛肺气,秋天肺气宜收不宜散,所以秋后要少吃葱、姜等辛味食物,寒凉饮食一定要减少或禁食。比如西瓜性寒,属生冷,秋后多吃会伤脾助湿。

热门关注

在线咨询